English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华体会官方网站app

服务热线:18017891658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留学奇闻:中国学生无法入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2023秋硕士?
来源:华体会官方网站app    发布时间:2024-03-13 11:47:41

  原标题:留学奇闻:中国学生无法入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2023秋硕士?

  拿到了offer却因为来不及提交文件而没办法办理签证?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 拿到offer并成为offer holder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自己的留学申请大局已定。 即使自己拿到的依然是“有条件的”(conditional)录取, 绝大多数情况下, 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条件”仅限于语言能力测试、学业表现等标化成绩的范畴。

  然而,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申请季中, 拿到阿姆斯特丹大学(UvA)人文学院(Humanity Division)“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的一批同学们却陷入了一个无解的难题:提交最终成绩单(final degree transcript)的时间。 关于UvA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有什么硕士专业, 请参阅广州摆渡学人留学公众号文章: 学人论坛 如何申请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专业 MA New Media and Digital Culture?

  UvA的招生办公室竟然要求应届毕业生们在5月1日之前提交最终的本科成绩单?!

  是的, 你没有看错。 对于内地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 除非能在时间线日之前拿到学校教务处出具的成绩单绝大多数都是不可能的(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还没有写完呢!)。

  然而,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 面对这样的不可抗力, UvA方面今年表现得“油盐不进”——好像真的只有学会时间穿越术才能入学了。

  这究竟是啥状况?在下文中, 我们请其中一位当事人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整个事件的观察。

  在进入当事人的视角之前, 我们先对一些核心概念和背景情况做解释, 以方便大家理解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

  通常, 英国、 澳洲、 新西兰或者欧洲的院校(例如荷兰)在进行招生工作时, 发放的是“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这种录取要求申请者在一个既定时间点之前向目标院校提交所需文件(达到入学要求的语言成绩单或学术材料), 然后才能拿到“无条件录取”(unconditional offer), 并开始处理签证事宜。

  对于国内的应届毕业本科生而言, 所谓“condition”指的是需要在毕业后向海外院校提供完整的中英文版的成绩单、 学位证明和毕业证明。 一般而言,中国学生普遍在6月底或7月初毕业, 那时就会获得上面所说的中英文版成绩单、学位证明和毕业证明, 然后即可提交给发放conditional offer的海外院校来换取unconditional offer。

  UvA提及的的认证文件包括两项:毕业证书 (如此时尚未毕业,可提交一份预期毕业声明) 和最终成绩单。

  对于准毕业生而言, 预期毕业声明并不难解决, 能够最终靠跟教务处或学院沟通来开具证明; 但由于国内院校普遍是在应届毕业生在6月底或7月初毕业时才能提供涵盖所有学年修课的完整成绩单, 因此要在5月1日之前满足UvA的要求, 岂非在开玩笑? 为什么UvA当初在录取学生时候没有咨询中国学生的真实的情况再发offer呢?

  (顺带一提, 即使英国本科在读的同学们通常也要到6月底左右毕业后才获得最终的成绩单。)

  如果以5月1日作为截止时间, 今年拿到上述UvA这两个学院offer的中国学生(或其他毕业时间是在5月1日后的海外院校的学生)基本难以入学。 为了争取入学, offer holder普遍会通过邮件跟UvA的招生官们做沟通, 希望UvA能够延迟提交毕业证明和成绩单的时间。

  这一行为并不难理解, 而且大多数人想必也都会预期这样的沟通可以达成目的。 一则5月1日这一时间点确实不甚合理, 而招生官们想来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也对世界各地高校毕业程序的时间安排有一定了解; 二则若是因为这等“无厘头”的原因拒绝学生入学, 则此前的招生审核工作岂不成了笑话?

  在过去两年, 事情的发展确实如上面所料。 彼时, 准毕业生在收到UvA的conditional offer时同样也是被要求在5月1日前提交, 但由于处在疫情期间, UvA收到说明情况的邮件后陆续回复offer holder们, 告知将提交认证文件的截止时间调整到7月1日。

  然而,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今年offer holder们在据理力争之后, 得到的反馈却出乎意料地不乐观。 人文学院方面坚持“5月1日前提交最终成绩单”, 最终竟然真的导致UvA新生群里数十名拿到offer的应届毕业生无法在2023年秋季入学UvA。

  在这个过程中, 心急如焚的offer holder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我们接下来请出其中一位当事人, 请TA来阐述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心路历程。

  即使offer-holders进行了无数次单独的邮件轰炸、向院招生办公室发送三次正式的联名信、试图寻求第三方机构的帮助, 人文学院一直到最后都未同意延长最终成绩单的提交日期。 在“School of Humanities with no humanity”的吐槽背后, 这一不合理的规定也切实影响到了很多同学的原有安排和未来规划。 无法预知明年人文学院是否会更改政策, 但还是建议准备在24fall申请UvA人文学院项目的同学提前了解“拿到offer但因无法在(不合理的)规定日前提交认证文件而无法入学”这一情况。

  作为一个完整经历了事件全过程的23fall申请者, 在此梳理一下整个事件:

  笔者了解到四月上旬群友已向人文学院和社科学院发过一次联名信,人文学院的回复是

  即为了满足严格的居住许可截止日期和遵守荷兰移民归化局(即IND)的规定, 不会更改认证文件提交日期。

  1. 人文学院再一次重复, 按照IND的严格规定, 非欧盟学生必须在5月1日前提交认证文件, 否则就没办法在23fall入学。

  随后,社科学院方面回复邮件, 表示愿意“破例”(exception)接受学生的请求, 并强调不歧视任何申请者。 于是, 在5月1日前, 社科学院的offer holder们只要提交预期毕业证明,不要提交完整成绩单即可进行后续操作以换取unconditional offer。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人文学院的offer holder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4月15日,向人文学院argue的第二版联名信完成,共38人签名。

  收到人文学院回复, 但依然没有松口,不会有任何例外和豁免, 理由仍然是“一定要遵守Immigration department和IND对于文件提交截止日期的严格规定”, 解决方案也依旧是部分范围内的Deferral。

  UvA国王节放假倒数最后一天, 群友进行最后的邮件轰炸。 当日下午人文学院招生办公室回复24日发送的联名信, 内容与先前一致:

  显然, 人文学院方面仍然坚持将offer holders分为2023年5月1日前已经毕业和于5月1日至8月31日之间毕业的两批, 前者的文件提交要求是提交毕业证和最终成绩单, 后者则需提交预期毕业证明和最终成绩单。

  故对于“5.1前无法提交完整成绩单”这一核心诉求的回复仍是没有豁免, 一定要提交最终的完整成绩单。

  群友向UvA考试上诉委员会(CBE)发送邮件试图寻求救济, 说明事件详情和argue过程

  回复要点在于, 如果想集体对人文学院进行appeal, 必须经联名信中的每一位同学同意, 且每位同学需出具一份声明, 表明了自己愿意被这位(发送联名信的)学生/律师代表。 鉴于此种方案难度较大, 建议每位同学进行单独的appeal。

  收到此封邮件后,综合考虑时间、精力和成本问题,群友基本都放弃了下一步操作。至此argue宣告结束。

  笔者加入argue小群的时间相对较晚,群友们的argue应该是在三月就慢慢的开始,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下, 人文学院从始至终坚持5月1日前要提交毕业证明和最终成绩单。

  据笔者所知,只有人文学院维持5月1号为认证文件截止日期的政策, 社科学院经四月中旬的argue后已经变更原有政策(见上文)。 未见其他学院的offer-holders反映日期不合理的情况, 如科学院的政策是可以先提交up-to-date transcript, 8月31日前提交最终成绩单和毕业证即可。

  IND自身并没有5月1号前一定要提交认证文件否则就没办法办理学生签证的规定。 群友补充打电话询问时得到的也是相似的回答。

  总结可知,人文学院是今年UvA唯一一个存在且最终保持了如此不合理规定的学院。 对于拿到一年制授课型硕士offer的同学来说,确实还有Deferral这一选项,但无人能保证明年UvA人文学院是否会在Deferral政策上再次“作妖”。 24fall的招生政策亦尚未公布, 但既有前车之鉴, 请24fall的同学务必在申请时关切认证文件提交日期, 以免影响未来规划。

  事已至此, 笔者也无可奈何, 只能放弃UvA并转而入读其他院校。 在收到offer时,笔者怎么也想不到会因为没有办法按时提交认证文件而丧失UvA的入学资格, 但生活中总会有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发生。 也许大家平日里看到内容的不少都是各种各样的录取捷报或申请过程中的“奇迹”; 但申请季中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并不比“惊喜”来得少——若全力争取后最终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希望我们大家也都能从容面对。 一个申请季后肯定会收获更强大的内心, 无论新学期开始时大家在哪里, 都请继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看完上面这位同学的陈述, 想必大家都会对UvA人文学院的态度感到疑惑不解。 为何在社科学院“改弦更张”的情况下, 人文学院坚持到最后依然不松口, 宁可放弃学术上已经达标的学生也不肯稍作通融呢?

  此事发生之后, 一些“阴谋论”的论调也逐渐在申请者群体当中蔓延开来。 诸如“校方歧视中国学生”、“招生官有意针对中国申请者”等说法甚嚣尘上。 我们则认为, 这样的思考方式并无益于剖析整个事件背后的逻辑。 大凡采取“阴谋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所得出的结论, 除了能够发泄情绪、大肆将对方批判一通以外, 并不会对提升认知、探察真相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更何况, 所谓的“阴谋”与“邪恶”发生的概率往往被人们所高估。 在哲学上有一则有趣的原理, 曰“汉隆剃刀”, 其核心观点就是——能解释为愚蠢的, 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在概率上来说, “愚蠢”发生的可能性要比“恶意”高得多。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曾做过这样的表述: “误解和忽视比阴谋和恶意导致了更多的‘混乱’。 不管怎么说, 后两者肯定要少得多。 ”

  更何况, 人文学院的做法, 甚至都不应该简单地解释为“愚蠢”。 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情报, 我们可完全尽最大努力推理出可能的真相, 尤其是人文学院“固执己见”背后的难言之隐。

  当我们回头检视UvA以及荷兰移民归化局(即IND)方面在邮件往来中给出的信息, 我们大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事实:

  1.社科学院方面表示, UvA不同学院与移民局签署的合约是不同的。 就社科学院自身来说, 他们很忌讳expected这个词(因为其具有模糊性)——因此尽管最终松口给出了宽限, 但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 社科学院还是要求联名信当中的每一个人, 都问学校拿一个官方出具的证据, 证明其具体毕业的日期。

  2.IND表示, 他们虽然要求文件必须提前三个月提交(时间层面的要求), 但却并没有要求提交的文件中应包括最终成绩单(文件类型的要求)。

  3.人文学院则是反复强调, 其一定要遵守IND方面关于提交文件时间要求, 没有商量余地。

  如果我们假设任何一个能取得极高国际声誉的大学, 都必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所录取的优秀学生, 学生就是学校的根, 培养全球性人才未来在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桃李满天下, 回馈母校。

  因此, 我们是完全有理由对阿姆斯特丹大学进行“善意的假定”。 换言之, 阿大社科院, 阿大人文学院和荷兰移民归化局三方面的说法都没有主观故意的撒谎成分, 都代表了三方各自的真实想法, 那么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首先, 我们大家可以确定的是, 社科学院和人文学院的开学日期相差无几, 因此在提交文件的时间上, 只要符合IND所说的“提前三个月确认居住许可”即可。 而移民局这样做, 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要在3个月前就知道所有移民的人员——至于为什么需要3个月, 则不得而知, 也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以内(这涉及荷兰对移民的政策与态度问题)。

  其次, 社科学院与人文学院都认为, 招收尚未毕业的本科生有着相当的风险(从他们排斥“expected”这个词即可见一斑)。 这一风险主要是指, 拿到offer的申请者有可能最终无法顺利毕业并获得本科学位, 从而导致已经发出的offer白白浪费。

  第三, 尽管有上述共识的存在, 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 两个学院与IND之间的协定却不一样。 社科学院与移民局签署的规定, 有宽限期, 可以灵活做出调整; 并且社科学院强调决不放弃任何一个自己录取的学生, 让每个人都平等, 不因种族国籍而不一样(本着“汉隆剃刀”原理, 我们大家都认为人文学院同样是这样想的)。 在承担“可能违反移民局合约的风险”这件事上,社科学院选择了相信各位录取者。 但是, 依然需要录取者提供更有力证据——即由申请者所在的学校提供官方证明申请者可以毕业。

  第四, 人文学院同样与移民署有相关合约, 这个合约可能有宽限期, 也可能没。 假如没有宽限期, 那就能理解人文学院的做法为什么严格, 因为有可能这些风险是无法承担的, 以后被录取的学生可能连办理签证都办不了。 如果人文学院和社科学院一样, 都有自由裁量的宽限期, 那么人文学院可完全借鉴社科学院的做法, 但是可惜它没有这样做。 其背后的原因何在?

  一种可能是, 人文学院或许在处理中国学生这一些状况的时候,是缺乏经验的, 也缺乏对中国大学行政制度的理解;另一种可能则是, 他们的经验可能告诉他们, 之前有同样情况的中国学生, 最终是没有毕业的, 致使他们违反了与移民局的合约, 让他们蒙受了某些损失,因此他们现在需要恪守规则, 宁愿不招生, 也不敢贸然违反这些规定。 但人文学院选择不相信中国学生的“预期毕业时间” (expected to graduate), 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证明,只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具体来说, 阿大人文学院最大有可能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产生的误解是什么?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 对于国内的应届毕业生而言, 不能按照学制规定如期毕业的概率是极低的——即使在提交文件时只能说毕业是一种预期的(“expected”)结果, 但在中国的语境下, 这一“预期”最终实现的可能性极高, 无限接近于100%。

  但阿大的人文学院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了解这一点。 其原因主要在于, 在欧洲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由于种种问题造成的延期毕业并非罕见现象(如学生主动申请延长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等等)。 也就是说, 在UvA所习惯的语境中, 所谓“expected”背后蕴含的如期毕业概率并不是特别高——因此, 人文学院有很大的可能性以己度人, 误以为中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也是同样的状况, 从而过分高估了自身所面临的风险。

  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的媒体研究与社会科学院两者的传播科学研究有者不同的知识任务。 后者是强调“媒介效果”(media effect), 研究媒介何以影响人的行为态度; 而前者, 则是专注于媒介文化与媒介信息两者。 倘若说人文学院的要把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研究视角教给学生, 那么阿大人文学院在文化研究所要求学生如何进入他者视角(others perspective)这件事的社会行动上已经败下阵来。

  阿大人文学院对于中国大学的行政制度当中“预期毕业时间”(expected)这个词语的理解, 绝对没进入“他者视角”, 而是用了他们所认为的“西方大学的不能如期毕业”是常见现象这种主体视角来理解中国学生的“expected”。 因此, 在offer holder群上流传了一句话: School of Humanities with no humanity(阿大人文学院没有人文关怀)。

  说回到关于种族歧视的逻辑推断问题, 除非在那一帮非欧盟的学生中, 如澳大利亚, 加拿大和美国学生, 都可以在5月1日之后递交成绩单, 阿姆斯特丹人文学院选择相信了其它非欧盟地区的学生, 而只是不相信中国学生, 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才能准确地判定阿姆斯特丹大学存在“地区歧视”嫌疑。 否则我们贸然定义阿大种族/地区/国籍的歧视, 在统计逻辑上是存在“选择性偏误”的 (selection bias)。

  有人可能这时候也会跑出来说:为什么欧盟学生可以不遵守这个期限,其它非欧盟地区需要遵守这个规定,这不是种族歧视是什么?如果这样想, 那么我们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北京高考更大几率上北大, 深圳藉考生更大几率进入深圳大学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不是什么种族歧视, 这是欧盟的教育福利使然, 谁资助谁投钱给大学, 某些特定的福利和行政便利就归某些联盟或组织的成员所有。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 再结合“汉隆剃刀”原理, 哪怕各位中国申请者把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的行为定义为“死板”乃至“愚钝”, 也不要解读为“种族歧视”和“敌意针对”。

  笔者也在近日得知, 某个offer holder所在大学的教务行政部门获知此事之后, 体恤本校拿到UvA人文学院录取的大四学生, 应学生诉求, 在不影响教育公平原则和增加太大行政成本的情况下, 帮助学生在5月1日之前顺利递交了大学四年的final degree transcript 等相关证明文件。

  不得不说, 该学校也确实体现出了对自己学生的“人文关怀”。 既然有确凿的案例表明, 中国学生只要能在5月1日之前递交合格的材料, 即可获准入学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硕士, 那基本上就已经彻底证明: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并没有对中国学生有任何种族歧视!

  回归到上文我们分析的这两种可能性, 能够说是人文学院的表态背后最大有可能的两种原因了( 根据有限证据的推断) 。 根据这样的推断, 我们也可以给未来的申请者们(尤其是身为应届毕业生的申请者)提供哪些建议? 我们想, 对各位同学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不要轻易地“拉黑”UvA人文学院。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由于学院可能有自由裁量权, 下一个申请季政策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小。 或许到了明年, 人文学院会像社科学院一样“松口”, 也未可知。

  2. 同样, 也不应该孤注一掷, 将UvA人文学院作为自己唯一的申请目标。 在择校时, 应当考虑好可作为替代选项的类似项目, 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

  3.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 要多与校方进行邮件沟通, 或许官方的、权威的信息, 从而辅助自己做出合理的推断与决策。 同时也多与自己所在的高校行政部门积极沟通, 争取有关部门的谅解, 获得“人文关怀”的对待。

  与之相关, 中国境内大学的掌管教务的有关人员, 也多体恤本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所遇到的行政事务上的困难, 尽可能在不破坏制度公平性和增加太大行政成本的情况下, 给予毕业生升学文件上的方便。 如是, 也可提高学校的毕业生的升学率, 也符合教育部对大学的行政绩效要求(如近年来教育部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对大学和学生来说, 两者并非零和博弈关系, 而是双赢结果。

  4. 最后, 还请同学们时刻将“汉隆剃刀”握在手中, 避免“阴谋论”在心中不受控制地滋长, “阴谋论”的思维对我们厘清事物真相未必真的有效, 有时候反而会让事情得不到有效解决。

  此外, 对阿姆斯特丹大学、以及掌握文化交流事务板块的荷兰驻中国的外交机构有什么启发呢?

  1. 或许, 有人会认为, 在这个“后真相世界” (post-truth world) 当中, 很多事情会被越抹越黑, 就有人选择对某些被扭曲的真相不作任何解释。

  但是, 笔者始终认为, 这件事情在中国学生的群体当中, 已造成了一定负面的影响, 极大地影响了阿姆斯特丹大学在国际学生中的声誉和形象了。 负责阿姆斯特丹大学相关的中国区域的教育推广方, 应该重视这件事, 并且在适当时机敦促学校对本文以上提出的几点疑问做出解释(这是作者觉得本事件中需要披露证据的地方), 以重获中国学生的谅解。

  就笔者对本文的分析来看, 我们大家都认为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只是照规章办事, 无可厚非的, 但对于已经社会层面的舆论建构起来的, 对阿姆斯特丹大学定义的“种族歧视”却是已经存在的事实, 这是一种程度很严重的指控, 在这一段时间澄清事件来龙去脉和学校制度上的难言之隐是变得很必要的了。

  2. 另外一个方面, 不单止是阿姆斯特丹大学自身会受到一定影响, 荷兰政府驻中国各大城市的外事机构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荷兰驻广州, 上海, 北京和香港, 相关的负责文化交流合作的部门, 都需要宣传本国大学的研究实力、就读环境和教学质量等相关资讯以吸引更多中国学生申请荷兰的大学。

  面对阿姆斯特丹大学本次事件, 领事馆有关部门也可以跟进了解, 并进一步与荷兰移民局和阿大人文学院了解相关情况, 最好今年还能解决此问题。 退一步来说, 哪怕今年解决不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也可以尽力在来年及之后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重拾中国学生到荷兰留学的向往和信心。

  以上分析, 洋洋洒洒, 未免挂一漏万, 恳请各方指正, 也希望本文能够帮到更多的中国同学们!